
耐油橡膠配方技術
發布時間:2014/6/12 8:52:15 來源:禾川化學 字體: 


禾川化學專業從事耐油橡膠配方分析、成分分析、配方檢測、成分檢測,禾川化學是耐油橡膠企業產品技術革新的風向標。
一.前言
耐油橡膠是指橡膠抗耐油性類作用(溶脹、硬化、裂解、力學性能劣化)的能力。與油類接觸的橡膠制品,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,油類能滲透到橡膠內部,使其產生溶脹;另一方面,油類物質可以從硫化膠中抽出可溶性的配合劑,導致硫化膠的體積減小.此外,合成潤滑油中的某些添加劑能與橡膠發生化學作用,侵蝕高分子鏈;尤其是在高溫下,能引起橡膠的交聯或降解,侵蝕嚴重時,會使橡膠制品喪失工作能力.
禾川化學專業從事耐油橡膠配方分析、成分分析、配方檢測、成分檢測,禾川化學是耐油橡膠企業產品技術革新的風向標;禾川化學通過多年沉積,運用精細化工的復配技術,做了小試和應用試驗, 研制了一種新型耐油橡膠配方技術;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工業、汽車工業、機械制造、石油開采、煉油及其它工業生產等領域.
二.耐油橡膠技術
2.1膠種體系
選擇極性橡膠,耐油性通常指的耐非極性油類。要使橡膠具有耐油性,應選擇含有極性基團的丁腈橡膠、氯丁橡膠、氯醇橡膠、丙烯酸酯橡膠、氟橡膠等.這是因為極性橡膠和非極性油類極性不同,兩者接觸時穩定性好。聚合物的耐油溶脹性能與橡膠側鏈基團的極性有關。極性越大,橡膠的耐油性越好;因為基團的電負性-F-CN>-C1-CH3,所以耐油性氟橡膠>丁腈橡膠>氯丁橡膠>聚異戊二烯橡膠.
2.2硫化體系
選擇合適硫化體系適當提高交聯密度及產生耐熱性交聯鍵型,通常情況下,提高交聯密度可改善硫化膠的耐油性。因為隨交聯密度增加,橡膠分子間作用力增加,網絡結構中自由體積減小,油類難以擴散.
交聯鍵類型對耐油性的影響與油的種類和溫度有密切關系。例如在氧化物或半有效硫化體系硫化的丁腈橡膠,在40℃時穩定性最高,但在125℃的氧化燃油中則不理想;而用氧化鎘和給硫體系硫化的丁腈橡膠,在125℃的氧化燃油中耐長期熱油老化性能較好.
2.3補強體系
一般情況下,降低膠料中橡膠的體積分數可以提高耐油性,所以增加填料用量有助于提高耐油性.通常,活性越高的填充劑(如炭黑和白炭黑)與橡膠之間產生的結合力越強,硫化膠的體積溶脹越小.
2.4增塑軟化體系:
選用分子量大、揮發性小、不易被油類抽出的軟化增塑劑,最好是選用低分子聚合物,如低分子聚乙烯,氧化聚乙烯、古馬隆、聚酯類增塑劑和液體橡膠等。選用極性大、分子量大的軟化增塑劑或增塑劑,對耐油性有利,而酯類則易于被燃油抽出.
2.5防老體系:
選擇不易被油抽出的防老劑,如反應性防老劑。已經商品化的耐抽提防老劑有:N,N’-(β-萘基)對苯二胺(DNP;N-異丙基-N’-苯基-對苯二胺。前者不溶于烴類液體,故不易被油抽出;后者雖然能溶于某些溶劑中,但經過硫化后又變成不溶解的,因此也不易被油抽出.
3.耐油橡膠參考配方
3.1耐油橡膠參考配方1:
成分 |
投料比 |
成分說明 |
丁腈橡(xiang)膠(N240S) |
100 |
|
氧化鋅 |
7~9 |
|
硬脂酸 |
1~2 |
|
防老劑SP |
1.5~2.5 |
|
白炭黑 |
80 |
|
立德粉 |
9~11 |
|
鈦白粉 |
4~6 |
|
群青 |
0~0.5 |
|
鄰苯二甲酸二丁酯 |
25~30 |
|
RX-80樹脂 |
4~6 |
|
促進劑M |
1~2 |
|
促進劑DM |
1~2 |
|
促進劑TMTD |
0~0.5 |
|
硫磺 |
1~3 |
|
3.2耐油橡膠參考配方2:
成分 |
投料比 |
成分說明 |
丁(ding)腈橡膠(2707) |
70~75 |
|
天然橡膠 |
20~30 |
|
氧化鋅 |
4.5~5.5 |
|
硬脂酸 |
1.5~2.5 |
|
防老劑D |
0.5~1 |
|
炭黑N330 |
44~45 |
|
陶土 |
20~21 |
|
鄰苯二甲酸二丁酯 |
24~26 |
|
松焦油 |
7~8 |
|
古馬隆樹脂 |
11~12 |
|
促進劑M |
1~2 |
|
促進劑DM |
0.5~1.5 |
|
促進劑TMTD |
0~0.5 |
|
硫磺 |
1~3 |
|
以上參考配方數據都經過技術修改,僅供參考,關于橡膠配方更多技術可以咨詢我中心技術支持0512-82190669
相關技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