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氰化鍍銀故障分析:鍍層發黑、發暗、電流開不大
發布時間:2015/3/27 10:03:14 來(lai)源:禾川化學 字體: 


禾川化學為了加強與廣大客戶的溝通,切實地解決企業因大型檢測設備、研發經驗的缺乏;所致研發進程緩慢,技術瓶頸無法突破的苦惱。禾川化學為企業提供成分分析,配方還原,工業問題診斷,新材料開發的一站式服務。
(1)可能原因:銀含量過低
原因分析:在氰化物鍍銀液中,只要銀陽極溶解正常,一般不會出現銀含量過低的現象,如果銀含量過低,則可能是銅件預鍍銀沒有鍍好或預浸銀層不完全,當銅件入槽鍍銀前,如果預鍍(或預浸)時銅的表面沒有完全被銀所覆蓋,那么露銅部分進入鍍銀槽即發生置換反應,經過多次的置換,銀含量逐漸減少,鍍液的導電性能降低,沉積速度緩慢,同時,隨置換反應的發生,銅基體被溶解,銅離子污染鍍液,使鍍層發黑、發暗。
處理方法:a.改善預處理工藝,確保銅基體被銀層完全覆蓋;
b.分析調整鍍液成分;
c.小電流電解(0.1~0.3A/dm2)至鍍液正常。
(2)可能原因:氰化鉀改用了氰化鈉
原因分析:在氰化物鍍銀液中,鉀鹽與鈉鹽的性質雖說很相似,但是鉀鹽的優點是非常明顯的。
a.當量濃度相當時,鉀鹽的導電性比鈉鹽好,可以使用比鈉鹽高的電流密度而不“燒焦”鍍層;
b.使用鉀鹽容許氰化物的濃度稍低一些,亦不致使陽極鈍化;
c.鉀鹽的陰極極化作用比鈉鹽稍高,所得鍍層均勻細致;
d.隨著溶液中碳酸鹽含量的增高,陽極極化作用增長較慢,允許電解液中積聚的碳酸鹽含量較大。
因此,如果鍍銀液在配制或補充時,誤用了氰化鈉,則有可能發生電流開不大,鍍層發黃、發暗等現象。
處理方法:更換鍍銀液。
相關技術
- [應用工藝] 2015年(nian)04月(yue)13日 氰化鍍錫青銅故障及其處
- [應用工藝] 2015年03月30日 氰化鍍銀故障分析:鍍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