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鍍硬鉻故障分析:鍍層剝落
發布(bu)時間:2014/12/24 8:54:23 來源:禾(he)川化學 字體: 


禾川化學為了加強與廣大客戶的溝通,切實地解決企業因大型檢測設備、研發經驗的缺乏;所致研發進程緩慢,技術瓶頸無法突破的苦惱。禾川化學為企業提供成分分析,配方還原,工業問題診斷,新材料開發的一站式服務。
(1)可能原因:鍍前處理不徹底
原因分析:一般來說,隨硬鉻層厚度增加,在基體金屬的結合力降低,脆性增大,零件強度降低。對結合力起決定作用的是鍍鉻前處理,不同的材料采取的處理工藝不同,只有除去表面污物和金屬氧化膜,裸露基體結晶,然后鍍鉻才能保證結合力。
處理方法:檢查前處理工藝,根據不同的材質,制定并改善適合該產品的鍍前處理工藝。
(2)可能原因:中途斷電
原因分析:硬鉻電鍍的電流密度大,電鍍時間長,在電鍍過程中,有時會遇到中途斷電,此時鍍鉻層表面會產生薄膜氧化層,若直接通電繼續施鍍,將會出現鍍層起皮、剝落的現象。
處理方法一:陽極浸蝕若斷電時間較長,先將零件作為陽極進行短時間的浸蝕處理(DA=25~30A/dm2,t=30~40s),使形成的薄層氧化膜電化學溶解并形成微觀粗糙的表面,而后再將零件迅速轉為陰極,以沖擊電流電鍍2~3min,再轉為正常電流電鍍。
處理方法二:階梯式給電 若斷電時間短,形成的氧化膜薄,可采用“階梯式給電”,使表面得以活化,而后轉入正常電鍍。
附:什么是階梯式給電?
以比正常值小數倍的電流,一般電壓控制在3.5V左右,使電極上僅有析氫反應,由于初生態的氫原子具有很強的還原能力,能夠把金屬表面的氧化膜還原為金屬,然后再在一定時間內(如20~30min)采用階梯式給電,逐漸升高電流直至正常工藝條件施鍍。由此,在被活化的金屬表面上進行電鍍,即可得結合力良好的鍍層。
(3)可能原因:工件人槽時沒有預熱或預熱時間太短
原因分析:對于大件或厚壁工件鍍硬鉻,工件在施鍍前需要進行預熱處理,否則不僅會影響鍍鉻層的結合力,而且會影響鍍液的溫度。鋼鐵件入槽未通電前要先進行預熱,銅及銅合金可在熱水槽內進行預熱,使鍍件的溫度與鍍液溫度基本相同,再進行通電操作,預熱時間視工件的大小而定。鍍液的溫度變化最好控制在±2℃以內。
處理方法:薄壁工件預熱3~10min,厚壁工件預熱5~15min。
(4)可能原因:鍍液溫度太低,電流密度太大
原因分析:鍍液的溫度太低,電流密度太大,得到的鍍層呈網狀裂紋,鍍層的硬度大,脆性也大,鍍層易剝落。
處理方法:a.控制合適的鍍液溫度和陰極電流密度;
b.采用陰極保護。
(5)可能原因:鍍液中SO42-含量太高
處理方法:分析調整鍍液成分,控制Cr03:SO42-=100:1
(6)可能原因:基體金屬內應力大
處理方法:工件在電鍍前,進行退火處理’,消除基體金屬應力后,再電鍍。
(7)可能原因:陽極浸蝕時間過長
處理方法:據不同的材質,按下表時間控制陽極防質浸蝕時間。
材料名稱 |
特點 |
陽極浸蝕時間/s |
高碳鋼 |
— |
10~15 |
中碳鋼 |
— |
30~60 |
合金工具鋼 |
含鉻合金鋼 |
5~l0 |
含鉻合金鋼 |
5~l0 | |
鉻上鍍鉻 |
30~60 | |
鑄鐵、鑄鋼、彈簧鋼 |
5~10 | |
不銹鋼 |
非奧氏體含碳高 |
60~l20 |
注:本表數據僅供參考,未列材料不需進行陽極浸蝕 |
相關技術
- [應用工藝] 2015年04月13日 氰化鍍錫青銅故障及其處
- [應用工藝] 2015年(nian)03月30日 氰化鍍銀故障分析:鍍層
- [應用工藝] 2015年(nian)03月27日 氰化鍍銀故障分析:鍍層
- [應用工藝] 2015年03月17日 氰化鍍銀故障分析:低電
- [應用工藝] 2015年(nian)03月16日 氰化鍍銀故障分析:陽極
- [應用工藝] 2015年03月06日 氰化鍍銀故障分析:銅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