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酸性硫酸鹽鍍錫故障分析:鍍層有白霧
發布時(shi)間:2015/1/17 8:30:25 來源:禾川化學 字體: 


禾川化學為了加強與廣大客戶的溝通,切實地解決企業因大型檢測設備、研發經驗的缺乏;所致研發進程緩慢,技術瓶頸無法突破的苦惱。禾川化學
(1)可能原因:光亮劑質量差
原因分析:優質的光亮劑應當是在工藝條件正常的情況下,工件的高低電流密度各處光亮度均勻。用赫爾槽試驗(或小槽試驗)重新配制溶液,檢驗光亮劑的質量。劣質的光亮劑,在規定的電鍍時間內鍍層厚度薄,且發白霧。
處理方法:a.將鍍液加熱到40℃,用5g/L活性炭吸附、過濾;b.更換光亮劑(使用前需用小試驗檢驗)。
(2)可能原因:光亮劑不足或過量
原因分析:在酸性光亮鍍錫液中,光亮劑不足或過量都會出現鍍層亮度不夠、發霧現象。如由光亮劑不足引起的,可以用小槽試驗逐漸添加少量光亮劑后,觀察鍍層變化,若發白霧現象好轉,則可逐量加入,直至故障消除,如果逐量加入時無變化,則并非光亮劑缺少,可能是光亮劑過多,用活性炭吸附,降低光亮劑的含量,再用小槽試驗驗證。
處理方法一:光亮劑不足
根據赫爾槽試驗結果,補加所需的光亮劑。
處理方法二:光亮劑過量
a.電解去除多余的光亮劑; b.用活性炭吸附,除去多余的光亮劑。
根據光亮劑說明書的補加標準,按電量(kA·h)的消耗量進行補加,并用赫爾槽試驗校正。
(3)可能原因:有機雜質過
原因分析:有機雜質的積累和有機添加劑的氧化分解產物,使鍍液變黃,顏色變渾。有機雜質過多,將使鍍液渾濁和黏度明顯增加,鍍液難以過濾,導致鍍層結晶粗糙、發脆,出現條紋和針孔,光亮范圍縮小。
處理方法: a.加入0.1g/L絮凝劑,攪拌30min;
b.將鍍液加熱至40℃左右;
c.加入3~5g/L活性炭,充分攪拌;
d.靜置3h,過濾;
e.分析調整成分,并重新補加光亮劑;
f.小電流電解4h后,試鍍。
(4)可能原因:鍍液渾濁
詳情見酸性硫酸鹽鍍錫故障分析:鍍錫液渾濁原因分析及處理方法。
相關技術
- [應用工藝] 2015年04月(yue)13日 氰化鍍錫青銅故障及其處
- [應用工藝] 2015年03月30日 氰化鍍銀故障分析:鍍層
- [應用工藝] 2015年03月(yue)27日 氰化鍍銀故障分析:鍍層
- [應用工藝] 2015年(nian)03月17日 氰化鍍銀故障分析:低電
- [應用工藝] 2015年03月16日(ri) 氰化鍍銀故障分析:陽極
- [應用工藝] 2015年03月(yue)06日 氰化鍍銀故障分析:銅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