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酸性硫酸鹽鍍錫故障分析:鍍錫液渾濁
發(fa)布時(shi)間:2015/1/15 9:16:21 來源:禾川化學 字體: 


禾川化學為了加強與廣大客戶的溝通,切實地解決企業因大型檢測設備、研發經驗的缺乏;所致研發進程緩慢,技術瓶頸無法突破的苦惱。禾川化學為企業提供成分分析,配方還原,工業問題診斷,新材料開發的一站式服務。
(1)可能原因:溫度過高
原因分析:光亮鍍錫溫度一般在10~20℃下進行,如果溫度超過25℃,就會影響鍍層的光亮度,超過30℃,不利于光亮劑吸附,而且載體光亮劑析出,使其他光亮劑失效。亞錫鹽的氧化水解和光亮劑消耗均隨溫度升高而加快,若溫度過高(超過35℃),Sn2+氧化速度加快,鍍液渾濁,鍍層粗糙,光亮劑消耗增加,光亮區變窄,嚴重時鍍層變暗,出現花斑,可焊性降低。低溫有利于整體光亮及良好的均鍍性,但溫度過低,工作電流密度范圍縮小,鍍層易燒焦。加入穩定劑能提高使用溫度的上限值。
處理方法:采用制冷或停鍍,降低鍍液溫度至標準值。
(2)可能原因:金屬雜質過多
原因分析:Cu2+、Fe2+、As3+、Sb3+是酸性鍍錫液中的有害雜質,含量過多,鍍液渾濁,鍍層發暗、孔隙多、結晶粗糙。金屬雜質的來源:陽極溶解;化學材料的帶入;工件的腐蝕以及前工序的帶入等。
處理方法:用小電流電解(0.2A/dm2)除去。
(3)可能原因:有機雜質過多
原因分析:有機雜質的積累和有機添加劑的氧化分解產物,使鍍液變黃,顏色變渾。有機雜質過多,將使鍍液渾濁和黏度明顯增加,鍍液難以過濾,導致鍍層結晶粗糙、發脆,出現條紋和針孔,光亮范圍縮小。
處理方法: a.加入0.1g/L絮凝劑,攪拌30min;
b.將鍍液加熱至40℃左右;
c.加入3~5g/L活性炭,充分攪拌;
d.靜置3h,過濾;
e.分析調整成分,并重新補加光亮劑;
f.小電流電解4h后,試鍍。
(4)可能原因:Sn4+過多
原因分析:鍍液中Sn4+濃度達到一定值時,將發生下列水解反應
Sn4++3H20→α-Sn02·H20↓+4H+
水解產物進一步轉化為β(Sn02·H20)5。α-Sn02·H20可溶于濃硫酸,而β-(Sn02·H20)5不溶于酸和堿,并很容易與鍍液中的Sn2+形成一種黃色復合物,進而轉變為白色的β-錫酸沉淀,鍍液出現渾濁。
鍍液中Sn4+的主要產生途徑:一是鍍液中的Sn2+被溶解氧氧化,其反應式為
Sn2+→Sn4++2e-
二是錫陽極溶解過程中直接生成Sn4+,其陽極反應為
Sn(陽極) →Sn2++Sn4++6e-
處理方法:a.加入0.1g/L左右的絮凝劑攪拌后,再加入3~5g/L活性炭充分攪拌后,沉淀過濾,分析調整成分,補加光亮劑試鍍;
b.加入穩定劑抑制Sn4+的氧化水解和Sn2+氧化。
(5)可能原因:表面活化劑的濁點溫度低
原因分析: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在鍍液溫度高于其濁點溫度時,將與增溶的光亮劑一起從鍍液中析出,使鍍液產生渾濁。
處理方法:使用高濁點溫度的表面活性劑。
(6)可能原因:陽極純度低
原因分析: 純度低的陽極易產生鈍化,隨著生產進行,鈍化現象嚴重,陽極大量析氧,促使溶液中Sn2+氧化,從而導致Sn4+的積累,鍍液渾濁。
處理方法:采用含錫99.9%以上的高純錫陽極,增加陽極面積。
(7)可能原因:陽極電流密度過高
原因分析:陽極電流密度過高,陽極大量析氧,加速Sn2+氧化,從而導致Sn4+積累,鍍液渾濁。
處理方法:增加陽極面積,控制陽極電流密度(小于1.5A/dm2)。
相關技術
- [應用工藝] 2015年04月13日 氰化鍍錫青銅故障及其處
- [應用工藝] 2015年(nian)03月30日 氰化鍍銀故障分析:鍍層
- [應用工藝] 2015年03月(yue)27日 氰化鍍銀故障分析:鍍層
- [應用工藝] 2015年03月17日 氰化鍍銀故障分析:低電
- [應用工藝] 2015年03月16日 氰化鍍銀故障分析:陽極
- [應用工藝] 2015年03月06日 氰化鍍銀故障分析:銅和